很多人儲錢買樓,都只着眼於儲首期,但其實首期之外,還有不少必要開支,加起來數目亦不小。如果計錯數,失預算事小,撻訂收場事大。
買樓開支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一次性及恆常性。一次性就是買樓時要付清的,恆常性則是收樓之後的定期支出。一次性開支通常有以下五項:
1. 律師費
買賣樓宇涉及業權轉移,當中包括樓契查冊、業權問題等等,牽涉不少文書往來及法律文件,聘請一名好的代表律師絕對少不得。你的代表律師不但會與交易對手的律師交涉,亦會跟進銀行的按揭文件,以及到土地註冊處註冊屋契。
不同律師收費不一,由數千至逾萬元不等,如果你購買的物業業權複雜,或是樓齡太舊等問題,收費隨時更貴。
2. 代理傭金
大部分樓宇買賣都經地產代理進行,所以其中一項開支是經紀傭金。法例沒有明文規定傭金比率,但一般買賣二手樓,傭金是買家及賣家各付樓價的1%。如果是買一手樓新盤,很多時發展商都會負責支付經紀傭金,買家無需支付,有時地產代理甚至會以傭金回贈的方式吸引客人,回贈金額多少要自行與經紀商議。
3. 印花稅
無論買賣任何物業,即使是近親轉讓,都必需繳付印花稅。如果是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居民兼,只需繳付第2標準稅率的從價印花稅,相關稅率可在稅局網站查到,樓價200萬元或以下的印花稅劃一是100元,200萬元以上是樓價的1.5% 至4.25%,樓價越高,稅率愈貴。
非首置人士,則要額外繳付雙倍印花稅(DSD),稅率劃一是樓價的15%。如果買家是海外居民或以公司名義購買,再要徵收樓價15%的買家印花稅(BSD)。如果你購買物業後3年內出售,便要再支付額外印花稅(SSD),稅率由5%至20%不等。
4. 按揭保險
現時銀行最多只可以造六成按揭,首置人士如採用高成數按揭,必需向香港按揭證券公司申請按揭保險。保費會因應貸款金額及年期有所不同,保費率由1.15%至4.35%不等。這筆保險可以一次過支付,逐年繳交,或是向銀行加藉以作一次性支付。
5. 傢俬、電器、裝修
買入單位後,很多時都需要裝修執漏,並要購買傢俬及家電,這筆開支豐儉由人,雖然可少至數萬元,但有時可達數十萬甚至逾百萬元,如果大家想有一個理想安樂窩,這筆開支也應計算在內。
除了一次性開支,買樓後也有其他恆常性開支,包括差餉及地租、管理費、水電煤費等。雖然這些費用無需計入供樓的壓力測試中,但也屬財務負擔之一,大家做供樓預算時,記謹要一併計入。
延伸閱讀:
按揭資訊 高成數按揭 | 林鄭Plan VS 呼吸P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