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印花稅

新盤 收樓 入伙

【新盤2024入伙懶人包】收樓前要注意三大支出事項

不少新盤業主,都是上車客,即是第一次做業主,好多時對買樓以至收樓的程序事項都未必太清楚。當中差餉和地租一年可分四季預繳,每年差餉和地租的徵收率分別為應課差餉租值的5%及3%。新買家置業後,會需要在「最後繳款日期」或之前,繳交當相應的差餉及地租金額。

【新手上車2024】首期之外,買樓還有甚麼必要開支?

【新手上車2024】首期之外,買樓還有甚麼必要開支?

很多人儲錢買樓,都只著眼於儲首期,但其實首期之外,還有不少必要開支,加起來數目亦不小。如果計錯數,失預算事小,撻訂收場事大。買樓開支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一次性及恆常性。一次性就是買樓時要付清的,恆常性則是收樓之後的定期支出。

租樓流程

【2024租樓流程】租約、按金、印花稅全攻略

有不少剛踏入社會的「新鮮人」,又或者是新婚夫婦,在最初資金不足下,均喜歡透過租樓來解決居住問題。亦有部分租樓一族,因為擔心經濟周期下滑,或者不想被供樓「綁死」,所以選擇租樓。值得留意的是,其實租樓有很多程序及細節位需要注意,例如睇樓流程、租約釐訂、支付按金等。

唔減辣 推地 2023年樓價

【政府到底想點】又唔減辣 又狂推地 2023年樓價未跌夠?

2023/24年度財政預算案只寬減住宅印花稅稅階,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強調目前各項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維持不變,即是不減辣。發展局在預算案公布後翌日發表賣地計劃,預計全年的潛在土地供應合共可興建約20,550個單位,創5年新高。既不減辣,又谷供應量,政府想繼續推冧香港樓價?

減辣 2022施政報告

【施政報告2022】地產樓市政策一覽 政府出手救市?

如在2022年10月19日或以後在港置業,可於居港七年並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就其已購入並仍然持有的首個住宅物業申請退還已繳付的買家印花稅及新住宅印花稅,但他們仍須繳交按「第二標準稅率」計算的從價印花稅。這將使其印花稅負擔與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看齊。

置業開支

【上車部署】置業開支和你計

買入物業需要由律師處理法律程序,當中涉及包括樓契及轉讓契等文件,如果物業業權出現問題,買方律師亦會作出質詢,完成物業買賣後,又需要把資料在土地註冊處註冊,因此數千至數萬元的律師費用必不可少。由於物業買賣金額龐大,需要在律師樓寄存資金,各位要慎選信譽良好的律師樓協助處理樓宇買賣事宜。

印花稅

【法律認知】自行壓低售價,可以避過印花稅?

這做法看似高明,可有效慳稅,其實不然,因為稅局有機會重新審核成交價是否與市價相若。舉例而言,若果1星期前有同一幢大廈不同樓層相差約數十萬元,未必構成問題,不過若相差超過100萬元,過份偏離市價,當局有機會自行為物業估價,並以此為計算印花稅標準,要求買家補回印花稅差額。

聯名買樓

【聯名買樓】業權稅務問題大拆解!

近年不少夫婦或情侶會選擇以聯名方式買樓,一來雙方可以有共築愛巢的美好目標,二來亦可以減輕單一方的經濟壓力,為雙方帶去一定保障。應該在買樓前做好準備,例如當初決定買樓,雙方要考慮清楚以業權還是投入的金額計算賣樓利潤分配。

【按揭指南】聯名買樓甩名、轉名有咩手續?

如果物業成交價為0元或遠低於市價,稅局仍然會按律師樓或稅局的估價徵稅,故用送讓契或無償轉讓契來避稅是不可行的。現時物業買入後,如果在三年內放售,是需要付「額外印花稅」,但因為政府將近親轉讓視為近親之間的資產處理,不當買賣,故豁免額外印花稅。

樓價 樓市

【供不應求】運房局:12.7萬戶居住環境欠佳

按最新推算未來十年(2022/23至2031/32年度),總房屋供應目標43萬伙,公私營房屋比例為七比三,跟2020年公布的十年期供應目標相同。報告又特別提到,全港有12.7萬個「居住環境欠佳」住戶, 是現屆政府新高。當中約73%為居於俗稱「劏房」的分間樓宇單位的住戶。

印花稅_首置印花稅

【置業懶人包】2023年2月財政預算案最新印花稅大全

對「樓市新鮮人」而言,入市買樓前記緊做足功課,最重要是準確計算買樓開支(包括印花稅、按揭成數、佣金、律師費等),避免出現預算不足又或被迫撻訂等情況!這篇文章將用簡單直接的方法告訴你最新的物業印花稅資料,讓你輕鬆掌握置業細節。

息低資金多 一手旺上旺

本港疫情回穩,經濟逐漸改善,市場資金充裕,近日樓按相關1個月拆息更跌至逾11年低位,有利控制供樓開支,吸引購買力蜂擁入市港樓,新盤百花齊放,青衣全新盤搶先週末開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