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的置业讨论区经常都有关于升降机的讨论,不难发现,很多千禧世代都不知道除了唐楼外,原来“洋楼”会有升降机去不到的楼层,甚至还以为只是“都市传说”,部分居住在德福花园、美孚新村或太古城的网民,甚至要待提醒后才惊觉自己居住的大厦也属于其中之一。至于为何现时新型大厦再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当然有原因。而且如果不介意要上落一层楼梯,反而可以较平价钱上车。
顶层冇LIFT到 楼价有折让
买楼自住的准业主,一般会较投资型买家更注意大厦的配套设施,始终自己及家人会居住一段较长时间,自然会金睛火眼留意各项细节。升降机便是其中一个重要考虑元素,因为现代人已习惯了搭升降机,如居住单位未有升降机直达,日常生活、搬屋都会较麻烦。而在1997年前,香港的航班升降主要仍是使用位于九龙城的启德机场,为减少升降风险,发展商在维港两岸地区的兴建楼宇时,均须遵守《一九九七年香港机场(障碍管制)令》内载有的建筑物高度限制;直至赤鱲角新机场投入服务,禁令才得以废除。
正因为以往有高度限制,部分发展商为了用尽建筑高度,便于安装升降机摩打的顶楼旁空间再建其他单位。这些单位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在迁就摩打室后,其建筑面积往往较下层细,再加上没有升降机直达,所以价钱一般会较下层有5至10%折让。对预算不足的买家来说,既可于心仪大厦内置业,价钱又较亲民,自然不失为好选择,不过这些单位的盘源较少,所以未必经常有货。
平地LIFT较值钱
又有网民发现部分旧式大厦的电梯大必须爬十多级楼梯才能到达,其实原因也离不开“钱”。以往部分发展商为了节省成本,不愿挖空地下一层作为升降机机槽,于是便将整个电梯大堂升起,省回挖地的成本,以至升降机无法直达正常地面,住户因此便要多走几级楼梯。至于一入大厦便有升降机的,就是坊间俗称“平地LIFT”,这类大厦单位楼价亦会较非“平地LIFT”高。
两部LIFT好过一部
除了上述原因会轻微影响楼价,一幢大厦内的升降机数量、面积,也会影响准买家的购买意欲及出价。将心比己,一想到如果只得一部内栊“的骰”的升降机,不难想像将来可能每日都要跟其他住户争Lift,或因维修问题而要爬十数层楼梯回家,自然认为有必要跟业主议价,预先为心理上创伤“垫底”。
看完上述资讯,他日大家睇楼时,除了睇单位间隔之外,还要睇大厦升降机了﹗
延伸阅读:
入市备忘
最新动态
热门二手